(资料图)
《铃芽之旅》终于全面收官,作为新海诚灾难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作品,他为自己的思索交上了满意的答卷,我们这些在他故事里的或旁观者或经历者也跟随着他的脚步走过了这三年又三年的旅程。首先定个底调的话这依旧是一部非常棒的作品,尤其是在立意与主旨上,他想表达的对于灾难的态度与继续生活的反思,可以说前所未有的清晰透彻且充满希望,当然在场景,作画,音乐等各个方面也都称得上招牌二字,给我的感觉就是新海诚果然是新海诚啊,诚哥出品必属精品,但与之相对的,优点要夸,缺点也要指出来,你的名字,天气之子,铃芽之旅,三部作品各有千秋,却又充满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到了铃芽之旅的时候,前两部的影子明显更重,同时他在自己的叙事上一方面走向成熟,另一方面得到了一些必然要失去一些,成熟的代价就是它的门槛显著增加,感情的爆点与叙事的底层逻辑不再那么清晰可见,看起来虽然值得细细品味,却缺少了一下子哭出来的畅快与不顾一切的决绝感,就我个人而言,我真的希望每次看新海诚的电影都能先因为男女主或者其他人的感情而痛快的哭上一通,然后再静下心来分析与品味背后的隐喻与逻辑,可是铃芽之旅我真的哭不出来,当然我承认我刚看完的时候有些逻辑确实没看懂,看懂了说不定也能哭出来,但这不恰恰说明门槛变高了吗,我自认为还是一个思维正常的人,应该不至于还不如三年前乃至六年前的理解能力吧,不进步至少不能倒退吧,因此我想谈一谈铃芽之旅的隐喻与感情出发点设置的架构问题。
第一步我先指出我首次观影后的疑惑,主要分为三个点,我知道肯定有人不同意,您先别急,我后面自己会给自己解释,我只是先列出来,一共有三点。第一,男女主之间的感情链接问题;第二,女主与妈妈和姨妈的感情线问题;第三,黑白要石,灾难与生死的问题。这三个问题基本就是铃芽这部作品的主线了。首先是男女主的感情线。前两天我看了首映的朋友发了条朋友圈,说铃芽啊,好是好,如果不写男女主谈恋爱只拯救世界就更好了。当时我就很疑惑,这新海诚的作品没了谈恋爱,这得少一半灵魂,为啥会说出这种话呢?直到我看完之后,我也觉得铃芽和草太这对男女主确实没那么好磕,给我的感觉是你俩其实不谈恋爱,这故事好像也走得下去,而且还省了很多事,两人本就萍水相逢,感情联系的开始来源于女主无意间解开了大臣的封印,然后大臣可能出于报复或者恶作剧把男主附身到铃芽小时候那把椅子,然后就是各地灾厄显现,铃芽和男主一边解决灾难,一边想办法变回去,到这我们可以发现这俩人的组合感情的链接明显不足,你的名字里面泷和三叶直接互换身体,彼此过了几个月对方的生活,都不是一见钟情,都是日久生情了,这链接强的离谱;天气之子里面帆高和阳菜在遇见彼此的时候都是失意的人,帆高离家出走独自迷茫在都市,阳菜刚刚失去母亲还要独自养活弟弟,两个失魂落魄的灵魂在一个夜晚一条小巷碰撞与连接,然后一起度过了一段充满了欢笑和安慰的时光,对他们而言,彼此就是在这种大雨滂沱的钢铁森林里面唯一的寄托与希望,所以帆高会不顾一切的拯救阳菜,阳菜也会竭尽全力回应帆高。那么到了铃芽之旅,问题就变得很微妙了。男主有着自己的双面人生,本来过得好好的,因为女主拔了要石被报复变成了椅子,女主更是跌跌撞撞为了帮男主恢复而不得不和他一起追回大臣。看似两个人也经历了很多的事情,经历了印象深刻的旅行,彼此也有了不少的了解,但是剧情给的多不代表感情就会深,你们回想回想小时候和自己做了三年同桌的女生,经历了很多事吧,有几个能走到一起的?那还有人会反驳,不对啊,男女主也经历过生死啊,确实,但是问题在于吊桥效应这个东西你自己经历的时候可能很起作用,但是你看别人的时候你很难带入进去,反而会由于前面铺垫不足产生:啊?这咋就生离死别拉拉扯扯了?就算男主因为自己的原因要死了,你哭的稀里哗啦也不一定是因为喜欢上了吧,也许单纯是愧疚呢,或者就是不想看到人死,咋就非得以身相许呢。不瞒各位,我看的时候就是这种感觉,他俩最后不在一起对这部电影的立意没任何影响,立意我放在最后说,说完你们就明白为什么男女主感情线可有可无,我私以为前两部作品让我哭的不能自已的都是男女主不顾一切的双向奔赴,铃芽也是这样,但就是不行,你可以互相救赎,但也不一定救赎了之后就得在一起吧,我觉得男女主就是不互相喜欢这个情节也非常合理,也非常完美,但是可能是我的思维定式,就预先把男女主感情戏期待值拉的很高,这一下落差感挺大的,但是我说实话,如果诚哥说我这部就没打算重点搞感情戏,那就OK,没任何问题(那为啥要搞那么多高空飞行,双手紧握,姨妈和芹泽轮着帮女主救人的戏码呢,这不都是前两部的桥段吗?)
第二点是关于铃芽和母亲与姨妈的感情线。在故事的一开始新海诚就告诉我们铃芽有个心结,妈妈的突然离开让她一直找不到真正的爱与生活的动力,她一直以来的人生就像那个日记本后面被一道道涂满的铅笔印一样,是灰暗与绝望的,而姨妈的感情,一直以来存在着两个问题,第一是这不是铃芽真正想要的爱,她终究不是妈妈,铃芽没办法完完全全把她的爱当成妈妈的爱,所以她才会在停车场说出不是我选择跟你一起生活,你的爱我承受不了这种话。第二姨妈对铃芽的爱则是毫无保留全心全意的付出的,十二年的朝夕相处,为了铃芽放弃了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兴趣甚至是感情,姨妈也把今后生活的全部希望寄托在了铃芽身上,因此才会给予她很多其实铃芽无法消化的过度的爱,而随着时间,这种爱只会越来越沉重,压得两人都喘不过气来,因此新海诚设计两人关系的底层逻辑都汇聚到一个点上,就是两人对生活的动力都出现了偏差,铃芽沉溺于过去找不到动力,姨妈把铃芽当作全部忽略了自己的人生,而这一切的一切都要从那次夺走了铃芽妈妈的大地震与海啸说起,至此,三个人的线完成了闭环,因铃芽妈妈与灾难而起,贯穿在铃芽与姨妈的十二年的错位人生,以最后的争吵与铃芽结束灾难,告诫小时候的自己面向未来而终,她们都得到了解脱,也找到了生活真正的动力,摆脱灾难的阴影,好好地活下去。我现在写这些东西的时候,能深刻的感受到新海诚精妙的设计与扣人心弦的感情,但实际上这都是我复盘与思考了很久的结果,除了某些天才之外,我觉得大部分人都很难在看着电影的那一刻就同步感受到这种感情的张力,因为太隐晦了,包括铃芽与姨妈吵架的那段还加入了黑猫的影响,给人一种是不是黑猫操纵了姨妈的错觉,其实只是放大了某些部分,后面两人和好的场面也没有,好像突然间坐上芹泽的汽车就皆大欢喜了。在这里我真的十分希望电影最后铃芽结束了一切,从门里走出来的时候能有一段蒙太奇,一边是接受了铃芽开导的小铃芽打开门看到曾经的姨妈再次把她抱入怀里,而另一边是独自骑行二十公里帮助铃芽拯救一切的疲惫不堪的现在的姨妈微笑的对她张开双臂迎接她回来,至此新老问题,错位的爱与人生全部解开,真正的皆大欢喜,我当时就想如果真的有这一幕,我当场一个爆哭,说实话姨妈这条线我真的觉得比男女主动人,毕竟是亲情啊,还是不断传递与延续的亲情,太戳我了
最后就是整个电影的主题,关于灾难中生死的探讨以及灾难后我们该怎么继续人生。这一点是这三部曲一直贯穿的主题,第一部是拯救人生,第二部是选择人生,第三部则是接受人生,这一步步的转变如果是拍成番剧的话可能会更直接一点,而作为互相间隔几年的电影,一下子立意的深入让人多少有点始料不及,铃芽之旅就是在前两部的基础上在立意上进行了一个巨大的飞跃,甚至牺牲了一部分童话般的爱情和不顾一切的拯救,换来了对于人生的释怀与接纳,成熟,我只能说成熟太多了,至此我要批判一下我开头的话语,我确实先入为主,擅自用前两部的观点与逻辑代入第三部,却没有意识到铃芽之旅已经在立意上全方位的深入与升华,总结起来就是罗曼罗兰那句话: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旧热爱生活。铃芽之旅突出的就是这个主题,区别于你的名字的穿越时空的拯救和天气之子逆天而为的勇敢,铃芽之旅用了一种不平淡的叙事告诉了我们平淡的真相与事实,那就是在现实中我们面对灾难无能为力,没有超能力也没有时间旅行,失去了就是失去了,我们必须接受现实,必须想办法继续活下去,我刚开始看到男主声嘶力竭的喊着“我不想死,我要活下去”的时候还很迷惑,正常来说这种剧情不都是以大无畏精神自我牺牲的桥段嘛,为什么搞那么个怂玩意,但这正是新海诚希望的,在灾难之后已经灾难过后每个人的心声,活下去!努力的,拼尽全力的,不惧一切的活下去!
灾难是痛苦的,但是痛苦的余波不会随着灾难的结束而结束,每次回想起灾难来临前身边的人如往常般喊着“我出门了”这些话语的时候,我们都会沉溺于过往无法自拔,铃芽对小时候的自己的救赎,何尝不是我们所希望的面对灾难过后有人能对我们这么做呢?每次蚯厄的封印都遵循着倾听过去的声音,念动咒语,拼尽全力关上灾厄的大门,最后锁好开始新的生活,分别对应着记住曾经失去的人,保持对土地与自然的敬畏,用力冲破痛苦的枷锁,将一切放进记忆的大门转头继续生活。这就是我理解的新海诚在这篇作品里大幅超越前作的立意与主旨,将光怪陆离的故事与平凡露骨的现实所连接,已然超越了“动画”这一特殊的叙事载体,传达出某些即使人们不再记得其中的故事仍会永远铭记的东西
写到这里,距离我看完电影已经过去了三个多小时,想要完整而清晰地把每一个逻辑盘好,不是这短短的时间能够完成的,但我确实在这三个小时的回忆与品味中从浮躁逐渐变得平静,并最终进入了新海诚为我们展现的宏大的场景与高深的立意之中,写至此处,所有的疑惑,不安,失落都已经消失,我只想满含热泪的听着音乐一次又一次试图回到电影温暖的场景中,六年的等待,六年的期盼,六年的陪伴,名为新海诚的奇妙旅程在我心里终是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谢谢你带给我的每一次眼泪,也谢谢你让我坚定了投身动漫这一超脱现实却又能影响现实的伟大事业,不管未来如何,是否面临痛苦与灾难,即使只有我自己吗,我也会紧紧握住自己的手,满怀希望走到最后一刻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东方兽药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8 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